回首页
回首頁 │ 加入最愛 ON / OFF
  1. 認識北聯文教
    • 執行長的話
    • 經營理念
  2. 師資介紹
    • 國文
    • 數學
    • 英文
    • 自然
    • 社會
    • 班導師
    • 安親課輔
    • 行政團隊
  3. 最新消息
  4. 榮譽榜
  5. 活動花絮
    • 資優競試
    • 超級小子數理菁英競賽 第一回
    • 生命教育系列活動
    • 北聯盃三對三鬥牛賽
    • 歷屆 資優競試
    • 歷屆 部落_森 單字大賽
    • 專業師資訓練
    • 小天使愛心義賣活動
    • 夏(冬)令營
    • 英語成果發表會
    • 活力北聯
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• 校園活動剪影
  6. 學生感言
  7. 人才招募
    • 104人力銀行
    • 1111人力銀行
  8. 執行長信箱
  • 學習與教育
  • 總管理處公告訊息
總管理處 / 最新消息

配合孩子的性情調整教養方式

2014.04.10
天下雜誌 親子教育出版
每個孩子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特質來到人間,這會影響他們的活躍程度、容易感到挫折或煩惱的程度,以及對於各種改變的適應程度。對於遭遇的每件事物,孩子的反應方式幾乎都會受到先天素質的影響。

當父母有了第二個孩子,他們對於天性與教養的信念便會改變,觀察這種轉變其實挺有意思。

第一次當爸媽的人,幾乎總是「教養」的忠實信徒;深信自己為小孩提供的經驗,將塑造這個小孩的性格特質。如果孩子有什麼優點,都是父母的功勞;如果小孩有缺點,也是父母的過錯。

養 育第二個孩子的經驗通常會讓父母從這種迷思中省悟。他們看著兩個小孩的性格發展,發現兩者簡直有如天壤 即使撫育方式完全相同。一個總是開開心心,另一個卻很容易煩惱不安。一個總是跑來跑去、忙個不停,另一個卻滿足於靜靜坐著、觀看周遭發生的一切。一個總是 毫無困難地喜歡上新環境,另一個卻需要百般勸誘,才肯嘗試不熟悉的事物。顯然地,除了後天的教養,天性也會影響孩子的人格。

每個孩子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特質來到人間,這會影響他們的活躍程度、容易感到挫折或煩惱的程度,以及對於各種改變的適應程度。對於遭遇的每件事物,孩子的反應方式幾乎都會受到先天素質的影響。

身 為父母,你必須考慮子女的性情,即使是芝麻小事也不例外。譬如說,生性沈靜的孩子,可以在餐廳裡安穩地坐著,用蠟筆在紙上專注地畫畫,讓一旁的父母從容享 用晚餐。另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孩如果處於同樣的情況,卻需要父母提供更多活動,轉移他調皮搗蛋的心思,而且,他也不可能在座位上待那麼久;如果父母想出外享 受一頓優閒的晚餐,唯一的辦法就只有雇用臨時保母。

這就是為什麼父母一定要了解小孩的性情,接受它之後,再依據它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,尤其是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。

 

舉 例來說,你明知三歲的兒子一向比較認生,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願意親近陌生人。然而,你卻在他開始上幼稚園的頭幾天,一送他到校便匆忙離去,或是因為孩子需 要你在離去前多花幾分鐘安撫他而感到不耐煩,這對小孩來說就很不公平。如果你知道四歲的兒子總是像一陣旋風似地忙個不停,就不該期望他能在你看報紙時,乖 乖坐著玩半個鐘頭的拼圖遊戲。倘若你五歲的兒子生性容易害怕,而爬得太高會讓他緊張得失去控制,你就不該硬逼他在遊戲場的方格鐵架上,爬得跟其他玩伴一樣 高。  謹慎的孩子沒辦法不瞻前顧後,同樣地,活潑好動的孩子忍不住就會忙個不停,而膽怯的孩子很容易就會驚慌失措。這些性情並不是孩子所能控制的。因此,如果孩 子生來便具有某種彆扭難纏的個性,做父母的該怎麼辦?

 

子女的彆扭個性,可能會為父母帶來諸多不便。然而,期望孩子改變天生 的特質,好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一點,就好比期望孩子改變眼睛的顏色,好搭配你給他穿上的衣服一樣,都將徒然無功。假如發覺某套衣服讓孩子看起來很奇怪,你會 給他換穿另一套。同樣地,倘若孩子的性情使他對於某種特定情況採取某種反應,而這種反應方式為你帶來困擾,需要改變的應該是那個情況、而非巴望孩子能有不 同的反應。

 

別試圖改造孩子的素質。如果他生性膽怯,就算你強迫他面對充滿壓力的處境、接受「磨練」,也無法改變他容易畏懼的性情。天生活潑好動的小孩,並不是一匹需要被馴服的野馬。孩子的性格部分源自於天性,無論是父母或子女本身,都別無選擇,必須學著適應。

 

如果你很幸運,養了個好脾氣的寶寶,大概不需要費心修改育兒方式,來遷就他的性情。然而,如果孩子個性比較彆扭,做父母的無疑得做出一番調整。

到底該如何對付個性彆扭的小孩?關鍵在於,父母要選擇並創造出適合孩子個性的狀況。我並不是要求你拋棄教養子女的基本策略,只是建議你要稍做調整。

記 住最重要的一點:如果孩子個性比較彆扭,當他面對任何變化或不熟悉的情況時,父母需要多給他一點時間。無論孩子特別容易害怕、特別羞怯、特別容易發脾氣, 或是擁有這三個特質的任何一種組合,你都應該耐心以對。上述每個特質,都需要父母花更多時間幫助孩子適應新事物,包括新保母、新學校、新房子,或是新的日 程表。

當孩子初次面對某種經驗時,同樣需要父母的耐心協助;比方說,孩子第一次看牙醫、在朋友家過夜,或是參加朋友的生日會。其他小孩覺得 無所謂的情況,卻可能令你的孩子感到害怕、畏縮或難過;一旦他開始緊張不安,將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控制這些感受。當他試圖調適自己時,你必須保持耐性。

雖然無法控制孩子遇到的事物,你卻能夠做到儘可能考慮孩子的性情。如果孩子無 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,全家人一起外出時,就不要安排需要經常坐著不動的活動。如果孩子非常好動,不妨選擇能四處奔跑、消耗精力的活動。如果孩子容易受到驚 嚇,儘可能不要讓他接觸可怕的事物。父母需要做的,只是事先想想孩子的個性,並且運用一些常識。

許多父母以為,幫助孩子提升適應力的訣竅, 在於讓他直接面對自己的「心魔」。但是,這種做法只適用於較年長的孩子。當小孩七、八歲時,才開始發展出足夠的自制力,例如克制自己想要四處走動的欲望, 強迫自己端坐在原處;即使寧願忙進忙出地動個不停,仍然可以勉強自己從事靜態的活動;或者能夠說服自己不要害怕。不過,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,並不具備以 上這些能力。

坦白講,對於年紀還不到七、八歲的孩子,愈少遇到與自己性情相衝突的情況,其實對心智的發展愈有益。強迫活潑好動的幼稚園小孩長時間靜坐,並不會改變他的個性,只會讓他感到挫折沮喪而已。讓生性畏怯的五歲孩子接觸可怕的事物,只會讓他更害怕、而不是更勇敢。

不過,我倒有個值得一試的好方法,就是對於孩子不善應付的情況,父母可以幫助孩子「練習」身處其中。

舉 例來說,女兒要參加生平第一次萬聖節派對,但是因為生性膽小而非常緊張。你可以事先帶她到服裝道具店,讓她看看其他孩子可能穿戴的服飾,這樣一來,她便能 依自己的方式適應萬聖節派對的場面。或者,你想出門看場電影,並且安排了一名新保母到家裡看顧小孩,但你知道,孩子一向很認生。在這種情況下,你應該安排 保母早一點到,跟你和孩子一起玩一陣子,而不要讓保母在你臨出門前才出現。如果兒子經常漫不經心,你可以找些遊戲跟他玩,要求他在玩的時候,必須注意聆聽 遊戲規則。這樣一來,他就可以在家裡逐漸習慣專心聽講,而不必等到上了學,才首度面臨這個挑戰。

 

然而,練習所能達到的效果畢竟有限,尤其是孩子年紀孩小的時候。所以,不要期望奇蹟發生。隨著時間推移,你和孩子將找到一些方法,可以逐步克服他性格上的弱點。直到那一刻之前,需要努力調適的都是父母。

 針對孩子的不同特質,父母調適的要訣在於,創造出能夠發揮孩子先天長處、而不會凸顯其弱點的狀況。要達到這個目的,你必須知道哪些事物能夠激勵孩子、然後採取有彈性的管教方式,並且把孩子當成獨特的個體看待。這是三個值得謹記在心的準則。

我深知上天並不公平,鄰家的小孩個性溫和,總是開開心心,就算不高興也很容易安撫,而且能夠適應任何新狀況;相形之下,你的孩子卻老愛生氣,或是非得順他的意不可。然而,這只能怪你運氣不好,有些嬰兒生來便有一副好脾氣,有些卻帶著比較彆扭的個性來到人間。

如果你的孩子天性隨和開朗,你可能會認為這全都是拜胎教所賜——因為你在懷孕時聽莫札特的音樂、不吃洋蔥,並且每天早晨都靜坐冥思;其實你只不過是走運罷了,最好心懷感恩。

反過來說,如果孩子生性彆扭難纏,也不見得是你的錯。除非你在懷孕期間服用了不該服用的藥物(或是酒精、菸草與禁藥),否則,你在懷孕時做的任何事,都不太可能對寶寶的性情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。

別試圖與孩子的性情對抗。如果你善用它、不要打壓它,你和孩子都會快樂得多。

>> 後台管理

  您是第 位來賓

版權所有 © 2008-2025 www.north-union.com.tw All Rights Reserved 最佳螢幕解析為1024X7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