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页
回首頁 │ 加入最愛 ON / OFF
  1. 認識北聯文教
    • 執行長的話
    • 經營理念
  2. 師資介紹
    • 國文
    • 數學
    • 英文
    • 自然
    • 社會
    • 班導師
    • 安親課輔
    • 行政團隊
  3. 最新消息
  4. 榮譽榜
  5. 活動花絮
    • 資優競試
    • 超級小子數理菁英競賽 第一回
    • 生命教育系列活動
    • 北聯盃三對三鬥牛賽
    • 歷屆 資優競試
    • 歷屆 部落_森 單字大賽
    • 專業師資訓練
    • 小天使愛心義賣活動
    • 夏(冬)令營
    • 英語成果發表會
    • 活力北聯
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• 校園活動剪影
  6. 學生感言
  7. 人才招募
    • 104人力銀行
    • 1111人力銀行
  8. 執行長信箱
  • 學習與教育
  • 總管理處公告訊息
總管理處 / 最新消息

端午節由來~

2014.06.02
資料來源 / http://ananedu.com/a/7/3/custom.htm

 

由來

在春秋時代,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,他是楚國人,有一次秦國的國君想要以通婚為名義來陷害

楚國的大王,當時屈原極力的反對,但是楚王並沒有聽信屈原的諫言,反而造成一些大臣對楚

王的進言,於是楚王便將屈原流放到邊境,後來楚王果真被秦王在秦國殺掉了,屈原一聽到了

這個消息十分難過,便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,當地的百姓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動,於

是就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,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,後來世人便在每年的

五月五日,也就是屈原自殺的這一天,有了包粽子的習俗,也將這天稱為端午節,因為屈原是

一個愛國詩人,所以這一天也叫做詩人節,相傳當時有人想要找尋屈原的屍體,所以就划著船

在汨羅江上找,就演變成划龍船的習俗了。

 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,這是源於北方中原地區把五月五日稱為惡月、

惡日,所以會在這天進行驅邪避惡,才會有掛昌蒲、艾草、灑雄黃酒的習俗。因為此時正當炎

炎夏日,各種疾病極易流行,所以會形成此種習俗也是有道理的。

 

習俗

掛艾草、菖蒲   →→  古時候人們在自家的門口掛上艾草、菖蒲的目的是為了驅毒避邪,因為艾

草和菖蒲都是傳統袚鬼驅邪聖物。

喝雄黃酒       →→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,亦是一種藥物,將它調合在米酒中,便成了雄黃酒。據

說雄黃酒可消除疫病,但不可多喝,至於兒童無法喝酒,則可用手沾酒在額頭上寫一「王」字,

一樣有驅毒的功能。

吃粽子          →→ 傳說是鄉民為了避免魚蝦吃食屈原的屍體,而將竹葉包著糯米飯投入江中,

以保持屈原屍體的完整,到了後來就演變成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了。

划龍舟          →→ 據說是屈原投江之後,鄉民想尋找屈原的屍體,於是造舟在江上打撈,後來

就演變成划龍舟的風俗了。

配戴香包      →→ 香包是一種吉祥的避邪物品,配戴香包當然是為了驅邪避兇。

 

>> 後台管理

  您是第 位來賓

版權所有 © 2008-2025 www.north-union.com.tw All Rights Reserved 最佳螢幕解析為1024X7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