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页
回首頁 │ 加入最愛 ON / OFF
  1. 認識北聯文教
    • 執行長的話
    • 經營理念
  2. 師資介紹
    • 國文
    • 數學
    • 英文
    • 自然
    • 社會
    • 班導師
    • 安親課輔
    • 行政團隊
  3. 最新消息
  4. 榮譽榜
  5. 活動花絮
    • 資優競試
    • 超級小子數理菁英競賽 第一回
    • 生命教育系列活動
    • 北聯盃三對三鬥牛賽
    • 歷屆 資優競試
    • 歷屆 部落_森 單字大賽
    • 專業師資訓練
    • 小天使愛心義賣活動
    • 夏(冬)令營
    • 英語成果發表會
    • 活力北聯
    • 媒體報導
    • 校園活動剪影
  6. 學生感言
  7. 人才招募
    • 104人力銀行
    • 1111人力銀行
  8. 執行長信箱
  • 學習與教育
  • 總管理處公告訊息
總管理處 / 最新消息

周行一:比上大學更有意義的事?

2014.12.10
【聯合報╱周行一(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)】
(編按:本文內容為刊登於12月10日《聯合報》名人堂「教育的機會成本」)

 我問學生:「今天來上課的機會成本是什麼?」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,有的說是犧牲了看電影的機會,也有人說是無法打工所損失的收入,甚至有人說是已繳的學費。我再問學生:「既然有這麼多的可能性,到底哪一項才是上課的機會成本呢?」「既然來上課,是不是表示上課是最划得來的呢?」

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時,就必須放棄其他的事情,在所有其他選項中,價值最高的就是做這件事情的機會成本,例如如果不上課就只能看電影,那麼所犧牲的看電影的享受,減掉看電影的支出,就是上課的機會成本;學生如果選擇蹺課去看電影,就表示不看電影所做的犧牲太大了,也就是上課的好處太小了!這個例子的意涵是,想要學生不逃課,最好的方法是把教學品質提高,讓學生覺得不來上課實在太可惜了!

學生的視野會決定上課的機會成本,如果看電影是唯一的不上課的替代選項,學生選擇上課的可能性會頗高,但是如果學生另外想到了創業這個選項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利益,也考慮了失敗的風險,輟學的機會就會提高,像蓋茲及賈伯斯都是這樣子思考的。

這個例子的意涵是,學生可以想到的機會愈多,也覺得有能力可以實現,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想念大學了,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視野,提升處事的能力,應是各級學校的重要教育目標。

如果家長和老師都灌輸學生,讀書是唯一的選項,即使畢業後的前景不好,學生還是會選擇念大學,這種情形對教育品質及學生都不好,但是如果比較少的學生想念大學,就會迫使學校改善教育品質,與其他學校競爭學生。少子化有類似的效應,會促進學校間的競爭,改善整體教育品質,所以政府愈少介入學校的整併或退場,教育品質的改善幅度反而會愈多。

以機會成本觀點來看,學費如果提高,會降低上大學的淨利益,而提高其他替代選項的吸引力,造成想進大學的人數減少,為了吸引學生就讀,學校會被迫提升教育品質,因此學費提高會增加學校改善品質的壓力,有助於教育品質的提升。學校另一方面也會想法降低提供教育的成本,減少需要提高學費的機會,增加招生的吸引力。所以教育品質與學費是正相關的,而因為與優秀的同學共學是念大學的好處之一,學校都會想吸引最優秀的學生就讀,進而吸引其他學生入學,所以好學生不會寂寞。

對學生而言,來上課的機會成本是不來上課的好處,相對的,不來上課的機會成本之一是來上課的好處,如果高估了不來上課的好處,或者低估了上課的好處,都會錯失了上課的好處。如果學生誤以為學費是不來上課的機會成本,以為蹺課的損失僅是所繳的學費,當學費低的時候,就比較會選擇不去上課。事實上,已經繳的學費,不論多寡,都與上課的決定無關,唯一重要的考量是,如果不上課,有什麼事情會比上課有意義呢?

>> 後台管理

  您是第 位來賓

版權所有 © 2008-2025 www.north-union.com.tw All Rights Reserved 最佳螢幕解析為1024X768